查环保绝不做形式,要根治污染源、根治不了的要根除污染源,才能真正意义解决问题,不做形式主义,不观望、不拉闸等待环保风过去、不偷偷生产。
2月24日,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展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,一到达石家庄后,陈吉宁便直奔当地重点污染企业。在华北制药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前的道路上,陈吉宁表示,“几十米的距离内就能闻到不同的气味。企业要尽快着手VOCs的治理工作,力争从源头上实现减排”。在一家大门紧闭的石膏粉企业,陈吉宁踏着地上厚厚的石膏粉尘走了进去,发现简陋的车间内,原始的粉磨机器上被厚厚的一层锈迹包裹,车间地上更是被大量粉尘覆盖。
据悉,石家庄市各县几乎都有特色产业,但很多都是规模小、工艺差、环保设施不足、超标排放严重的“散乱污”企业。大量污染企业遍布石家庄当地,环保部长偶尔下来暗访都能发现一堆问题,当地政府以及环保部门为何看不到?
今年1月,环保部督查组就发现,石家庄藁城区南营镇马庄村米业加工集聚区有90余家米业加工企业,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粉尘污染问题,无组织排放严重。督查组还通过筛查用电记录发现,石家庄两家本应停产的企业,疑似“假停产”。一家名为博力威糖业有限公司,在停产期间,用电量竟然有二十多万度。
这些问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。与其说企业胆大包天,不如说,地方环保部门执法过松过软,让这些污染企业有恃无恐。不单是石家庄,去年以来,环保部直指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,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地方环保部门的漠视、纵容,有的地方哪怕被屡屡点名,依然屡教不改。
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,中央也越来越重视环保。2016年年初,中央环保督查风暴掀起。
作为国内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河北,中央环保督查组首站就选择了河北进行督查,也发现了很多问题,并把这些问题向河北省进行了反馈。这次陈吉宁部长专程到河北石家庄进行专项督查,也可以视为环保部对河北环境治理现状的重新审视。
但是,环保部长巡视一趟,似乎随手都能发现问题。这还是表明,一些地方政府的“环保神经”可能还是有些麻木。
地方政府之所以对一些涉污问题企业眼睁眼闭,不外乎两种原因。
一是地方保护在作祟。一些污染企业是地方的重要税收来源,是GDP的支撑,地方政府始终难以割舍,才不惜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增长。一些环保部门投鼠忌器,不敢对这些污染企业狠下杀手。
二是,地方环保部门监管乏力,不作为,没有切实履行部门职责。
然而,不管怎样,这都考验着地方环保治理的决心和态度。如果老是环保部长看到了,地方环保部门却看不到,督查组走了后,地方环保部门才“恍然大悟”,这样的环保治理无疑是自欺欺人。想要建立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,地方环保部门守土有责。
查环保绝不做形式,要根治污染源、根治不了的要根除污染源,才能真正意义解决问题,不做形式主义,不观望、不拉闸等待环保风过去、不偷偷生产,因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还要早这片土地上生活。